“一网通办”总门户已开通“在线开具证明”服务专栏,目前公安、教委、人社、卫健、税务、档案等6家单位共计12类高频证明作为首批试点已上线试运行,预计到10月底,将有50类证明材料接入。
花个把小时,跑一趟窗口,开一纸证明——这是许多市民和企业在同政府打交道时习以为常的经验,但上海“一网通办”将彻底改变这一政务服务模式。
今年,50种最常用的证明将在上海全面实现在线开具,“零材料”“零跑动”将成为开证明的常态。目前,包括户籍证明、婚姻关系证明等,首批12类高频证明的在线开具已全面上线。
▼“在线开具证明”服务专栏入口
▼“在线开具证明”服务专栏主页面
下面这12类证明中,11类已实现“零材料”——虽然开具这些证明,依然需要一些材料,但办事者无需提供。“一网通办”平台可调用后台数据库,自动获取材料。剩余一类证明,尽管因为涉及外省市人员,上海的系统调取不到相关信息,但用户依然不需要在上海跑办事窗口,只需拍照上传材料。
进展情况
一、首批12类高频证明类材料清单确定
全面梳理各部门依法制发的证明类材料清单,按照“聚焦重点、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推进思路,聚焦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高频证明,确定户籍证明、婚姻登记档案证明等首批12类高频证明类材料目录清单。
▼首批试点“在线开具证明”事项清单
二、数据赋能,提供便捷服务
依托市大数据中心现有数据资源,申请人通过“一网通办”申请在线开具证明,可实现申请表单基础信息(例如自然人、法人基本信息等)预填,电子证照库已归集的证照材料(例如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免交,通过系统自动比对或人工审核,完成电子证明材料在线开具,相关电子证明会实时同步至“随申办”APP。申请人既可直接打印电子证明、也可通过“随申办”APP电子亮证使用。
三、多方协作,确保平稳运行
各部门全力推进,确保首批12类高频证明如期上线。同步健全配套业务工作机制,加强系统运维保障。截至4月19日,已通过“一网通办”在线开具各类证明16799张。
初步成效
一、推进证明开具“零”材料
“在线开具证明”服务专栏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对于已共享的用户信息实现预填,已归集的用户证照材料实现免交。
二、推进全程在线“零”跑动
公众通过“一网通办”“在线开具证明”服务专栏,进行电子证明在线申请、在线开具,提升了公众办事便捷度,大大减少了跑动次数。
三、探索自动开具“零”人工
开具模式为自动办理的9类证明可在网上通过系统比对自动完成,无需政府工作人员人工审核便可生成电子证明文件,提升了网上办理服务能级,提升了办事效率。
下一步安排
一、拓展接入范围
进一步梳理证明类材料目录清单,拓展证明类材料在线开具接入范围,按照“成熟一批、接入一批”的原则,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50类证明材料的接入。
二、深化应用场景
围绕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进一步深化电子证明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事项申请办理过程中的应用。在确保应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电子证明在企业招投标、社会化认证等领域的社会化应用。
“一网通办”在以政务门户服务市民的同时,也在后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通过覆盖全市的数据归集机制,原先在开证明时必须当面递交的纸质材料,现在大都以电子化的形式汇聚到“一网通办”平台,为优化政务服务夯实了基础。
所有12类证明,用户在完成申办手续后,都无需亲自前往办事大厅提取。其中,只有一类证需要通过快递送达用户;其余11类,将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开具。用户可以打开“一网通办”的手机App“随申办”,在屏幕上向对方展示证明,或是进入“一网通办”个人主页,下载并打印电子证明。
总体上,上海“一网通办”已上线的12类在线开具的证明,全部做到“零材料”“零跑动”,绝大部分实现“零人工”介入。这三个“零”,是上海“一网通办”服务效能和技术含量的体现。
市大数据中心表示,上海“一网通办”正在抓紧梳理全市的证明材料目录清单,拓展证明类材料在线开具的接入范围,按照“成熟一批、接入一批”的原则,计划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50类证明材料的接入。
学牛网陪伴每个优秀的您顺利上海落户、成功取得积分!